【党史学习】四川石棉:“党史宣讲+中药材培训” 在基层一线心贴心为群众办实事

发布时间: 2021-06-15 17:42:00 来源: 石棉县纪委监委 分享到

       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草科藏族乡农家村,曾是全县26个贫困村中最典型的贫困村之一,属全县52个村级建制末梢村,距县城56公里,是全县最边缘高山贫困村。草科乡位于深山峡谷、海拔1700米的山坳间,山体重叠,与世隔绝,无人问津,素有石棉“悬崖村”之称。整村与天相连,村民居住环境极度恶劣出行道路非常艰难,徒步到乡政府驻地办事,要2个多小时路程,信息闭塞,基本与外界少有联系。农家村汉、藏、彝杂居,也是全乡唯一拥有彝族组的少数民族村落。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,农家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,村民298户819人,其中党员32人,全村已脱贫人口39户112人。受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制约,2015年前,农家村村民全靠种植传统农业玉米、洋芋、荞子等维持生计,自2015年列入精准扶贫村以来,在“五个一”重点帮扶下,农家村大改传统农业种植模式,发展高山枇杷生产基地面积400亩,建起标准化中药材生产基地面积240亩,发展核桃面积200亩,花椒160亩,于2020年底,实现整村脱贫,开启乡村振兴农家实践昂首阔步迈进。脱贫不忘感党恩,今年以来,农家村通过党建引领,采取多种形式,扎实开展村级建制党史学习教育,凝聚起党心、民心,成为全县党史学习教育的典范。

      纪委书记当好“授课员”,建制末梢村党员干部“齐补钙”


      5月28日的农家村,云雾缭绕青山,比雾气更浓的是村民的学习热情,比海拔更高的是红廉精神。这一天,县委常委、县纪委书记、县监委主任邓旭一行来到农家村,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活动,帮助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烦心事,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,营造“学史爱党、学史爱国”的浓厚氛围,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、最现实的民生问题。

      “凝聚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,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‘2+2’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再鼓劲、再充电、再蓄能。”从鸿鹄立志、不畏牺牲、敢于斗争、人民情怀、唯物史观五个方面重温艰苦卓绝的流金岁月,感悟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,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怀,参会人员共同学习探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,从百年党史“富矿”中汲取强大动能,切实为全村党员干部补足“精神之钙”。


      科特骨干把脉“讲技术”, 做好解决药农生产难题的“排头兵”

      眼下,正值农家村中药材产业发展仿野生综合管理的关键时期,为保障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以党史学习教育契机,石棉县科技特派团结合产业振兴实际,组织开展“党史学习教育+中药材”专题技术培训。同大家进行面对面交流重楼、佛手柑、黄精为主的中药材供需矛盾发展方向,林下仿野生套种重楼、搭建遮阳网种植中药材模式、品种选择、品种分布、提纯选育、种子育苗、茎芽繁殖、栽植规格、肥水管理、病虫害防控等相关知识,并就中药材重楼、佛手柑、黄精市场对接销售等“选、促、防、管、销”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进行生动形象剖析。培训会还重点分析讲解以重楼、佛手柑、黄精等为主的栽培密度和多雨高湿引发的病虫害发生原因、症状、用药等方式方法,开具地上地下虫害综合防治技术“处方”,耐心细致解答重楼、佛手柑、黄精等中药材叶片缺素表现及解决办法,要求合作社和种植户根据实情,理性对接市场,种植管理和市场拓展中药材产业展,做到边生产边销售,以销售促生产,以销售带动发展,以创收增效为目的,靠山吃山,不等不靠,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。

      驻村相关单位部门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、种植大户等共110多人参训,发放中药材栽培技术规程110多本,开具“处方”14张,解答问题8个。

      乡土文化文艺歌舞“演出会”,整村村民收获难得“精神粮”

      精彩纷呈、内涵富足的的党史学习教育和中药材产业技术培训后,一个个乡土文化文艺歌舞演出会竞相变相,川棉社区带来的节目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率先登台,拉开了本土文化文艺歌舞演出序幕,一曲高歌,一族劲舞,来自原始风味完整节目《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》、藏族舞蹈《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》、《我的家乡是天堂》等10个藏、彝少数民族特色的歌舞,将200多位观众全方位带到了高层精神境界,自编自唱的“欢迎您到农家来!”将整个党史学习教育盛会推向高潮,演出期间还穿插有“党史有奖知识”竞答,让200多位整村村民和观众收获难得“精神食粮”。


编辑人员: 石棉纪检

©中共雅安市纪委、雅安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| 蜀ICP备15020346号-1
网站设计与制作:川报全媒体雅安中心